走进华南理工·广州国际校区:八大办学特色,助力打造理工特色的在地国际化校区
发布时间:2021-04-14 16:17:45 阅读量:
截止目前,华南理工大学已经发布了在浙江、广东和上海三个省市的综合评价招生简章,分别将在浙江省计划招生36人,广东省计划招250人,以及在上海计划16人。通过综合评价招生渠道,按“631”综合评价录取的8个招生专业均设在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共计划招收400人,其中还包含山东省58人,江苏省40人,这两个省的综评招生简章尚未公布。
综合评价8个专业包括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的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微电子学院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和未来技术学院的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它们均为当前最热门的前沿交叉学科专业,其中,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为今年新增专业。
综合评价8个专业包括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的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微电子学院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和未来技术学院的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它们均为当前最热门的前沿交叉学科专业,其中,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为今年新增专业。
本文将帮助一些还不太熟悉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的同学及家长们,快速地知晓学校的发展历程、愿景使命、办学特色等信息,着重介绍了广州国际校区的在地国际化办学范式、学科专业设置、学生培养方式、“现代书院制”+“全员导师制”以及校区环境设施情况等,为将来能更好地来到这里求学的学子打下一定的认知基础。
2017年3月,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与华南理工大学四方签署共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成为华南理工大学继五山校区和大学城校区之后建设的第三个校区。校区立足中国实际,融合世界先进教育理念,引入全球优质教育资源,提供沉浸式国际化成长环境,使全体学生在本土接受国际化教育。
广州国际校区是一个特别的校区——
*全国唯一教育部参建;
*全国唯一全部新工科学院;
*首个街区式校园;
*全英授课校区之一。
办学特色一、“选址”有利建成中西合璧、博雅合璧、传统与现代合璧、科学与人文合璧的校区
作为国家级校区,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广州市重点项目,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选址于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国际创新城南岸核心区,地处“一带一路”超级门户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交通枢纽、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与广州大学城隔岸相望,与思科(广州)智慧城连成一片,具有“四横七纵”的综合交通路网系统。学校共占地面积约1700亩,总建筑面积为109万平方米。
2017年3月,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与华南理工大学四方签署共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成为华南理工大学继五山校区和大学城校区之后建设的第三个校区。校区立足中国实际,融合世界先进教育理念,引入全球优质教育资源,提供沉浸式国际化成长环境,使全体学生在本土接受国际化教育。
广州国际校区是一个特别的校区——
*全国唯一教育部参建;
*全国唯一全部新工科学院;
*首个街区式校园;
*全英授课校区之一。
办学特色一、“选址”有利建成中西合璧、博雅合璧、传统与现代合璧、科学与人文合璧的校区
作为国家级校区,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广州市重点项目,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选址于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国际创新城南岸核心区,地处“一带一路”超级门户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交通枢纽、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与广州大学城隔岸相望,与思科(广州)智慧城连成一片,具有“四横七纵”的综合交通路网系统。学校共占地面积约1700亩,总建筑面积为109万平方米。
办学特色二、贯彻落实探索在地国际化办学新理念,真正建设成为国际化校区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正探索在地国际化办学新理念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努力建设成为理工特色、世界一流的国际化校区,成为国际理工科顶尖人才的汇聚地、世界前沿科技的策源地、全球拔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示范地。
将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办学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政治定力,坚持中国文化自信和使命担当,融合全球文明菁华,以打造世界一流、千载格局为宗旨,积极探索通过“6I”路径打造全要素创新链,形成创新人才成长的有利生境。
办学特色三、汇聚人才第一资源,聚才作育全球智谷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坚持海纳百川,聚才汇才育才用才,瞄准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达国家院士、世界一流大学资深教授等高层次创新人才,全力构建一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师资队伍,打造国际顶尖工科领域的人才智谷。师资总体数量计划达到约1600人,其中顶尖人才100余人、国内外知名教授约160人和优秀青年人才约240人。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正探索在地国际化办学新理念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努力建设成为理工特色、世界一流的国际化校区,成为国际理工科顶尖人才的汇聚地、世界前沿科技的策源地、全球拔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示范地。
将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办学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政治定力,坚持中国文化自信和使命担当,融合全球文明菁华,以打造世界一流、千载格局为宗旨,积极探索通过“6I”路径打造全要素创新链,形成创新人才成长的有利生境。
办学特色三、汇聚人才第一资源,聚才作育全球智谷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坚持海纳百川,聚才汇才育才用才,瞄准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达国家院士、世界一流大学资深教授等高层次创新人才,全力构建一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师资队伍,打造国际顶尖工科领域的人才智谷。师资总体数量计划达到约1600人,其中顶尖人才100余人、国内外知名教授约160人和优秀青年人才约240人。
在已引进的12名全职国内外院士中,有7名来自欧美发达国家,包括国际高分子领域的领军人物、美国工程院院士程正迪;国际无机膜领域主要奠基人之一、德国科学院院士Jürgen Caro;有机光电子学顶级专家、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Donal Bradley;著名先进制造技术专家、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杜如虚等人及其团队。
办学特色四、创设前沿交叉学科,开展重大基础研究和高端人才培养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学科布局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对标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国家和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加强新兴前沿交叉领域的学科部署,将分步建立10个新工科学院及若干研究院。
首期建设先进材料学科群、人工智能与高端制造学科群和生物医学工程与生命科学学科群,将在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生命健康等领域,开展重大基础研究和高端人才培养,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办学特色四、创设前沿交叉学科,开展重大基础研究和高端人才培养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学科布局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对标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国家和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加强新兴前沿交叉领域的学科部署,将分步建立10个新工科学院及若干研究院。
首期建设先进材料学科群、人工智能与高端制造学科群和生物医学工程与生命科学学科群,将在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生命健康等领域,开展重大基础研究和高端人才培养,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近年来,人工智能专业成为“新贵”。为应对目前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响应国家和广东省对人工智能人才的紧迫需求,华南理工大学新筹建人工智能专业,于2021年在广州国际校区首次招生。学校将通过与国际接轨、产教研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校企合作等多种创新办学模式,着力培养一批适应人工智能科技与产业发展需求的砥柱型和领军型人才,为大湾区在相关领域占领全球行业制高点贡献力量。
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人工智能领域(机器学习、机器视觉、数据挖掘、无人驾驶、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自然语言理解等)的理论研究、算法设计、应用开发、售前咨询、销售、售后服务和项目管理等工作,还可根据“人工智能+X”的复合专业培养方式从事智能制造、智能城市、智能金融、智能教育、智能司法等领域的工作,并可继续深造攻读智能科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博士学位。
办学特色五、融合中方与国际协同力量,构筑开放办学新格局
学校采用“中方为主、国际协同”的新机制,大力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质性高水平合作,为学生在校内提供接触跨文化与国际性事务的机会。按照“一对多”的模式,每个学院都与该学科领域最顶尖的外方高校(世界排名前100或学科排名前50)开展全方位合作,搭建与国际接轨的高端平台,积极推进专业国际认证与学科国际评估,着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同质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体系。
目前已与美国密歇根大学、罗格斯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麦克马斯特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杜伦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根特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澳大利亚西澳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确定了密切合作伙伴关系。
办学特色六、致力生境协同合力,助推学子全面成长
广州国际校区将建立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2018年已完成首届研究生招生,2019年首届本科生招生,未来将面向全国招收一本优秀尖子生、硕士生、博士生,实现约14500人办学规模。
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人工智能领域(机器学习、机器视觉、数据挖掘、无人驾驶、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自然语言理解等)的理论研究、算法设计、应用开发、售前咨询、销售、售后服务和项目管理等工作,还可根据“人工智能+X”的复合专业培养方式从事智能制造、智能城市、智能金融、智能教育、智能司法等领域的工作,并可继续深造攻读智能科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博士学位。
办学特色五、融合中方与国际协同力量,构筑开放办学新格局
学校采用“中方为主、国际协同”的新机制,大力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质性高水平合作,为学生在校内提供接触跨文化与国际性事务的机会。按照“一对多”的模式,每个学院都与该学科领域最顶尖的外方高校(世界排名前100或学科排名前50)开展全方位合作,搭建与国际接轨的高端平台,积极推进专业国际认证与学科国际评估,着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同质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体系。
目前已与美国密歇根大学、罗格斯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麦克马斯特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杜伦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根特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澳大利亚西澳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确定了密切合作伙伴关系。
办学特色六、致力生境协同合力,助推学子全面成长
广州国际校区将建立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2018年已完成首届研究生招生,2019年首届本科生招生,未来将面向全国招收一本优秀尖子生、硕士生、博士生,实现约14500人办学规模。
同时,学校还致力于建设国际化智慧交互安全共享绿色健康校园、积极筹建学生多功能创新成长社区,创新学生教育管理体系,创新学生培养模式,创新学生服务手段,力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贯通培养,通过大学、社会、国(境)内外等各个教育生境的互联互通,形成多方合力,助推学生全面成长。
办学特色七、打造“书院制”多元化成长社区,建成峻德书院
尊重学生是关键主体,教师是发展主体。广州国际校区探索新型机制体制,构建扁平化网格化的高效行政运行系统、教授治学的学术创新自治系统、开放交互的智慧校园系统、书院制管理的学生成长融合系统。
办学特色七、打造“书院制”多元化成长社区,建成峻德书院
尊重学生是关键主体,教师是发展主体。广州国际校区探索新型机制体制,构建扁平化网格化的高效行政运行系统、教授治学的学术创新自治系统、开放交互的智慧校园系统、书院制管理的学生成长融合系统。
书院是本科生学生工作主责单位。
(1)负责承担书院学生本科阶段的全过程成长与能力育成相关工作,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管理工作,党团建设、综合素质拓展、创新创业意识培育等全人教育环境营造等。
(2)协助校区学生事务办公室承担辐射整个校区的部分学生工作职能,包括思想教育管理、就业指导管理与服务、资助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等。
办学特色八、加快产生一流成果,孕育学子家国情怀
华南理工广州国际校区依托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开发合作,搭建国际化高水平科技成果孵化创新平台。校区通过与高新技术企业、行业协会、政府等各类主体协同创新,实现体制外循环,力争快速实现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的重大突破,探索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的新路子,打通创新资源通向产业的最后一公里,推动行业产业在新一轮变革中占得先机,全方位助推国家创新体系构建。
在2020年高考招生中,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得到了全国考生和家长的高度青睐。据统计,在广东省2020年第一专业志愿报考热度前十名的专业中,广州国际校区有3个;广东省外,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河北、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北京和上海、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在福建、江西和重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黑龙江和重庆均进入了理科前十名报考专业行列。
(1)负责承担书院学生本科阶段的全过程成长与能力育成相关工作,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管理工作,党团建设、综合素质拓展、创新创业意识培育等全人教育环境营造等。
(2)协助校区学生事务办公室承担辐射整个校区的部分学生工作职能,包括思想教育管理、就业指导管理与服务、资助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等。
办学特色八、加快产生一流成果,孕育学子家国情怀
华南理工广州国际校区依托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开发合作,搭建国际化高水平科技成果孵化创新平台。校区通过与高新技术企业、行业协会、政府等各类主体协同创新,实现体制外循环,力争快速实现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的重大突破,探索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的新路子,打通创新资源通向产业的最后一公里,推动行业产业在新一轮变革中占得先机,全方位助推国家创新体系构建。
在2020年高考招生中,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得到了全国考生和家长的高度青睐。据统计,在广东省2020年第一专业志愿报考热度前十名的专业中,广州国际校区有3个;广东省外,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河北、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北京和上海、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在福建、江西和重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黑龙江和重庆均进入了理科前十名报考专业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