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2020年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三位一体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经验分享与备考建议
发布时间:2020-07-08 17:03:53 阅读量: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成立于2001年6月,前身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2020年1月起更名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浙江省人民政府管理、宁波市人民政府举办、浙江大学支持办学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港口城市、中国院士之乡——浙江省宁波市。
2020年学校共面向全国15个省市招收本科生,共分为普通类/艺术类平行录取和普通类提前录取两种录取规则,在浙江省继续实行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招生总计划数为50名,与2019年持平。
2020年学校共面向全国15个省市招收本科生,共分为普通类/艺术类平行录取和普通类提前录取两种录取规则,在浙江省继续实行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招生总计划数为50名,与2019年持平。
(一)浙大宁波理工学院2020三位一体简章要点分析
【三一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2020年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共在英语、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金融学这6个专业中开展三位一体招生,相较于2019年增加了土木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取消了制药工程专业。总体来看,理工类专业的招生计划数增加,从10个名额上升到24个,对于喜欢和擅长理工科的三位一体考生来说录取几率大大增加。
从各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看,新增的两个三一招生专业有明确规定考生必选物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今年稍微降低了报名门槛,改为物理、化学、生物3选1即可,上述可见,意向学理工科专业且考虑走三位一体录取的同学最好选考首选物理,其他再在生物、化学和技术中选择一门,报考三位一体更为保险。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英语和中外合作办学类专业都对高考英语单科成绩作出了“不低于100分”的要求,想报考这两类专业的考生还是要提前把英语学习好。
其中,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三位一体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优势及特色为大家整理如下:
●专业平台配置突出:学校重点特色专业,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省重点学科和“高分子与绿色化工”校优势特色学科平台,设有绿色化工和制药两个方向;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校“三育人”先进集体、拥有省、市级各类人才,省高校“三育人”先进个人、学校首届教学名师等;
●实践创新能力突出:多次获得全国、华东赛区和省级化工设计大赛奖项;学生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和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学生就业前景不错:毕业生在研发、生产、质检、管理等岗位发挥骨干作用,多名毕业生就业3年后年薪超20万元。
【三一报考条件】
学业水平测试各科目成绩合格,折算成绩在60分及以上(A等计10分,B等计8分,C等计4分,D等不计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的A等计15分,超过100分按100分计),同时综合素质评价各项目达到B等(2016届及以前往届生为P等)及以上。满足5项专项条件的考生仅需高中学考各科目成绩均合格即可报名浙大宁波理工学院2020三位一体。
【三一选拔程序】
书面评审(初审)——综合素质测试(面试)——录取公示
学校对三一考生资格进行审核后,根据书面评审成绩从高到低分专业确定获得三位一体综合素质测试资格的考生名单,书面评审通过人数不超过招生计划数5倍。2020年共有366名考生进入三位一体综合测试阶段,包括普通考生275人、特长生91人。
7月13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组织三位一体面试,考生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含临时身份证)、综合素质测试准考证和考生健康状况报告表,分三个轮次进行,具体安排见下图。
●专业平台配置突出:学校重点特色专业,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省重点学科和“高分子与绿色化工”校优势特色学科平台,设有绿色化工和制药两个方向;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校“三育人”先进集体、拥有省、市级各类人才,省高校“三育人”先进个人、学校首届教学名师等;
●实践创新能力突出:多次获得全国、华东赛区和省级化工设计大赛奖项;学生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和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学生就业前景不错:毕业生在研发、生产、质检、管理等岗位发挥骨干作用,多名毕业生就业3年后年薪超20万元。
【三一报考条件】
学业水平测试各科目成绩合格,折算成绩在60分及以上(A等计10分,B等计8分,C等计4分,D等不计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的A等计15分,超过100分按100分计),同时综合素质评价各项目达到B等(2016届及以前往届生为P等)及以上。满足5项专项条件的考生仅需高中学考各科目成绩均合格即可报名浙大宁波理工学院2020三位一体。
【三一选拔程序】
书面评审(初审)——综合素质测试(面试)——录取公示
学校对三一考生资格进行审核后,根据书面评审成绩从高到低分专业确定获得三位一体综合素质测试资格的考生名单,书面评审通过人数不超过招生计划数5倍。2020年共有366名考生进入三位一体综合测试阶段,包括普通考生275人、特长生91人。
7月13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组织三位一体面试,考生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含临时身份证)、综合素质测试准考证和考生健康状况报告表,分三个轮次进行,具体安排见下图。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2020年三位一体综合素质测试按专业组织测试工作,共设六组,包括英语、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金融学(中外合作办学),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学习潜质等,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面试形式,英语及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需加试一份英文朗诵材料,成绩满分为100分。
综合素质测试结束后,按照综合素质测试成绩从高到低,不超过专业招生计划数4倍的比例确定入围考生名单。
【三一录取办法】
对进档考生,按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序。综合成绩 =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 20% + 综合素质测试成绩 × 20% + 高考总分 × 60%(其中各项成绩折算成满分100分)。相较于2019年,高考成绩在综合成绩中的比重提高10%,三一面试成绩所占比重有所下降。
当考生综合成绩相同时,按单项顺序及分数高低排序,单项顺序排列依次为:综合素质测试成绩、高考总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其中,高中阶段具备相关选修课程学分或相关选修课程成绩优良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综合素质测试结束后,按照综合素质测试成绩从高到低,不超过专业招生计划数4倍的比例确定入围考生名单。
【三一录取办法】
对进档考生,按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序。综合成绩 =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 20% + 综合素质测试成绩 × 20% + 高考总分 × 60%(其中各项成绩折算成满分100分)。相较于2019年,高考成绩在综合成绩中的比重提高10%,三一面试成绩所占比重有所下降。
当考生综合成绩相同时,按单项顺序及分数高低排序,单项顺序排列依次为:综合素质测试成绩、高考总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其中,高中阶段具备相关选修课程学分或相关选修课程成绩优良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二)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三位一体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该如何备考?
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形式通常为,在面试开始时,整个小组考生们会拿到一个题目/话题,并展开讨论和最终得出统一观点,考官会关注整组所有考生的参与讨论情况和表现,但不参与中间的具体讨论环节。此外,近年来也有一种变式,即给出一个辩论题后随机进行分组,要求两组考生开展话题辩论。无领导小组讨论对考生的考察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协调能力、统筹规划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灵活应变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与应试心态等。至于今年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三位一体面试是哪种无领导小组讨论形式,只能等到考试那天才能揭晓了,在备考过程中,大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思考和总结。
Point 1.建立大局意识,维稳讨论进程
就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题目看,一般是疑问句或要求给出看法或建议,因此此面试的目的重中之重就是需要考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讨论后给出整个小组统一的答案和总结,无法做到这点的话就很可能造成严重失误。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呢?
考生们需要在小组讨论之初,先做好整体架构的安排,基于讨论所给的有限时间来规划和分割每个讨论部分,也就是所谓的要有大局观,整个小组中至少须有一位考生是具备这一意识能力的,如果你可以,你就可以到时候去挑起这个大梁。同时,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让考生们各抒己见,更应该做的是,当同组陷入胶着或始终不能得到统一思路时,需要有人站在更高更立体的视角来俯瞰,勇于剖析问题背后的逻辑,给出可供整个小组讨论的谈论框架,干预和左右整组的讨论以获得更好的结果。
Point 2.定位个人角色,填补小组空缺
在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中,你的组员既是合作关系也是竞争关系,但合作共赢远胜于竞争互损,一般面试最终得分的影响因素排序为,小组整体表现>你的个人表现>你的队友衬托。你的组员是无法提前选择的,只有通过一些时间的讨论去了解,但自身要做的就是能为小组讨论的顺利进行做出一些贡献。
无领导小组讨论并不等同于在讨论过程中没有领导者,而是在讨论开始阶段不安排leader,通过讨论过程自然而然地产生一位leader。其次,各个角色之间没有设限,一个人可以承担多重角色,同一身份也同样可以供多人使用,彼此之间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大家可以在备考过程中基本做好自己所能胜任的个人角色定位,也可以在真正的面试过程中适当切换和补充。
Point 3.发挥自己才能,带好整组节奏
一般为6-8人一组,讨论半小时左右,其实平均到每位考生的发言时间差不多只有3分钟,折算成发言次数的话大概是5次以内,如果考生们无法在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中获得较多阐述观点的机会,则很难拿到高的分数。尽量做到在讨论的不同阶段,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次发言,而非一次性的长篇大论,更切忌反反复复地阐述的是同一个观点。
在讨论过程中,建议大家在纸上写下:对问题分析的整体框架、每个人的发言关键性信息、自己观点的一些关键词和实际讨论过程中的流程。如果是作为总结者,首先不要忘了先强调整组的讨论框架,并阐明各方观点及援引,最后不要夹带死活,即在总结时补充自己之前未提及的个人观点,这是极不理智的行为。
咨询微信:swyt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