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教授说专业 | 数学类:万物皆数学,信计赢未来

发布时间:2020-04-14 10:05:10    阅读量:

朱绪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端专家,浙江师范大学特聘教授。1991年获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数学博士,现为浙江师范大学离散数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专长是图论、演算法和组合优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3项,浙江省自然科学重点项目1项。在国际SCI期刊发表论文250余篇。依MathSciNet统计,所发表论文被引用2400余次。H-index为22。二十多次应邀在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现任“Electronic J. Combinatoric”, “J. Graph Theory”,“European J. Combin.”,“Discrete. Mathematic”,“Contrib. Discrete Math”,“Discuss. Math. Graph Theory Graph Theory”,“Bulletin of Academia Sinica”,“Taiwanese Journal of Mathematics”等国际学术期刊编委。2014年获得中国侨联第五届“中国侨界贡献奖”。
 
来浙师,我们一起用数字洞悉世界!
[ 万物皆数学,信计赢未来 ]

问:数学类专业的基本情况如何?

浙师数学类专业的目标定位是全国一流本科专业,创建于1956年,与学校同龄,是学校创办最早的三个学科之一。数学类专业拥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本科专业,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是国家一流专业、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重点及优势特色专业。数学类专业依托的数学学科2015年被列入浙师省重点高校建设项目中的重点培育学科(高峰学科),2016年获批“十三五”省一流学科(A类),2017年进入省首批优势特色学科行列。2013年获批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9年获批数学博士后流动站。

 
2016年,数学学科的“图与网络优化创新引智基地”成为全国首批15个地方高校“111计划”创新引智基地之一。2019年,“数据科学与优化控制”获得同年度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第一批获资助,同年图与网络优化国际合作研究中心成为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6年,数学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目前在上榜的国内高校中排名第21位。在武书连版2018年《中国大学评价》中,数学与应用数学在全国475个同类专业中位列第18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全国454个同类专业中位列第19名,两个专业评价等级均为A+。在2017年公布的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数学一级学科获B+评级。
 
问:数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富有高尚师德与教育情怀、具备深厚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和精深的数学学科知识、具有创新和反思精神、掌握教师教育技能,能够在中学及其他教育机构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信息与计算科学(数据科学及其应用)专业方向

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科学与文化素养,掌握数据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受到严格的科学研究的训练,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外语运用能力及适应科技发展需求的知识更新能力的学生。学生毕业后能在IT行业、金融行业、行政事业单位等行业从事大数据的处理、分析及预测等工作,也可以在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问:数学类专业的培养特色是什么?

一是坚持“高层次、厚基础、重创新”的基础科学本科生培养模式,注重拔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人才综合素质,旨在培养进取心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发展后劲足、具有创新意识的基础科学人才。
二是践行“科教融合,协同育人”,不断加强基于UGS、UGC合作的多维协同,打造卓越师范生成长成才体系,培养新时代“师德高尚、学识深厚、精研善思”的高素质“四有”教师。打造实践导向的创新型卓越人才成长成才体系,培养新时代“懂基础、会创新、重实践”高素质信息与计算科学人才。
三是加强数学三基教学,实施分层次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学科竞赛实力,提升以“学术活动、实践平台、能力提升”为抓手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系统,完善“国省校院班”五级科技创新体系。
四是推进学生创新工作室建设,做好科研成果育人工作。以“数学文化节”和“数学大讲堂”为载体,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环境;建立大学生创新工作室,筹备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大赛。


问:数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哪些?

平台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核心课程:常微分方程、概率论、数理统计、复变函数、抽象代数、实变函数、微分几何
信息与计算科学(数据科学及其应用)专业核心课程:C++程序设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概率论、 数据结构、 最优化理论与算法、 数理统计、 矩阵论与数值代数、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大数据系统基础。


问:数学类专业的办学条件如何?
 
- 师资力量 -

数学类专业现有教师80余人,其中教授3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0余人,博士生导师20余人,有欧洲科学院、德国科学院、捷克科学院、匈牙利科学院四院院士1人,国家中组部高端人才计划入选者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数学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浙江省特聘教授与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人,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高被引学者4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6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2人。初步形成以国家级人才为领军人物,省部级高端人才为骨架,省级中青年人才为基石的人才梯队。
 
- 教学资源 -

学院的计算机应用实验室为师范生提供了教学设计所需的设备以及高级软件,并开设相关课程。学院还开设了数字化教学资源课程,如目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已建设的浙江省精品课程《数学分析》和《图论》,校精品课程《数值分析》,校重点建设课程《高等代数》;新建有2门双语课程《解析几何》和《微分几何》等(http://course.zjnu.edu.cn/qt.htm)。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有独立的科学计算实验室、大学生数学建模实验室。此外,2013年成立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要承担基础教育的研究、卓越教师职后培训课程的开发和培训模式研究,同时作为协调机构实践师范院校与中小学CS框架下和高校、地市教育局、中小学三方联动的UGS框架下的合作联动模式。

问:数学类专业有哪些办学成果?

科研硕果丰厚

2015年以来,数学学科教师发表SCI、EI、ISTP 收录论文70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余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40余项,科研总经费达3500万元。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创办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Nonlinear Modeling and Analysis。


教学成果显著

主持承担国家级、省级教育教学课题2项,省部级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奖1项,建设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1个。,建设国家级、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出版教学、科研专著多部,发行的《中学教研(数学)》是浙江省中学数学教师的主要投稿期刊。

学生竞赛成绩优异

近五年,本科生获全国“高教社杯”数学建模竞赛、“东芝杯”师范技能大赛等各类竞赛国家级奖21项,省级奖40项;数学建模美国赛金奖8项,银奖26项,其他各类省级以上奖1640项。近三年,学生承担国家级创新项目6项,省新苗项目3项,其他各级科研项目200余项,发表论文127篇,专利4项,85人次到国内外知名院校交换访问。

人才培养质量高

先后培养了1.2万名优秀本科毕业生,为我省基础教育和国内外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输送大批拔尖创新型人才。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方向培养的毕业生中,有国际著名数学家、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党政重要部门的领导和重点大学校长,尤其是在我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和教坛新秀队伍中,本校培养的学生约占60%。


问:数学类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的学生主要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数学的教学工作,或报考高等院校或科学研究机构相关专业的硕、博士研究生。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在IT行业、金融行业、行政事业单位等行业从事大数据的处理、分析及预测等工作,也可以在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