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消息:2020年高校招生将迎来变革,看浙江考生如何应对?

发布时间:2019-12-25 13:44:20    阅读量:

2019年,全国共有9所高水平院校在浙进行了综合评价招生(三位一体),共有77所211高校在浙江进行了自主招生。根据目前“网传消息”,2020年对于这些相关政策有极大概率经历一些变革。

2020年国内高水平大学(传统意义上的211、985高校)可能全面取消自主招生和三位一体招生;

全国一盘棋实行双一流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模式,新模式中,高考成绩占80%,学校测试占20%;

综合评价招生初审在高考后进行,以高考成绩作为最重要的报名门槛。

……

 

在此,小编整理以下6个广大考生及家长最关注的问题做一一解读。但还是要以官方最新信息为准,以下内容可做未来选择参考,以及大学升学准备。

 
 
1.政策是否会变革?怎么变?

传统自主招生很可能取消,综合评价招生大概率调整。

 

-取消?-

经过多方打听,传统的90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针对浙江省招生77所)所开展的传统自主招生模式将全面取消,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门槛太高:(很多高校要求至少5大学科竞赛省一等奖以上,才能达到门槛,部分高校要求至少国赛获奖),以至于全省符合要求的考生屈指可数,受众面太窄;

2、高校实力不匹配:能获得学科竞赛省一等奖的,都是很优秀的学生,而原先的90所有自主招生资格的大学中,很多大学光有985、211的光环,高校建设、学科发展、学生培养、就业环境、产业配套等各方面实力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不符合这些学生预期,从而导致很多自主招生没有招满,生源吸引力下降;

3、偏离初衷:国家鼓励高水平院校进行自主招生的初衷,是为了让高校在各个领域选拔偏才、奇才、英才,以打破唯分数论的怪圈。然而,随着教育市场化的推动,各类竞赛、比赛五花八门,学生和家长都心力憔悴,从高一入学开始就参加各类竞赛、比赛,拿奖到手软只为获得一个名校的自招名额,甚至在部分区域都形成了一条隐形产业链。自主招生“伯乐选千里马”的效果弱化,学生负担加重等负面效应显现。

 

-变革?-

从目前消息来看,综合评价招生这种模式应该会得以保留(可能换个名称),但政策细节会调整,具体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学生参与面广,社会认可度高:近几年清北浙复等高水平院校在浙江施行的综合评价招生(三位一体招生)无论从招生规模、学生报考人数、选拔效果、公平性保证、社会整体评价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通俗的讲,就是高校招到了更合适的人才,更多学生多了一条证明自己的机会,而且付出的成本不会太高,因此,相关部门没有足够的理由取消这种高校招生模式;

2、高校参与面窄,生源竞争激烈:正如前文所述,截至2019年只有9所高校有机会在浙江进行综合评价(三位一体)招生;与之相对应的是,南京大学等知名C9高校在浙招生,与“华东五校”的另4所高校(另4所都有三一自招)相比,对浙江考生的吸引力与曝光度已经大幅度落后。通俗的讲,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凭什么就被你们少数几所高校瓜分,其他高校当然不干了,以希望加入进来。因此,相关部门也需要在这种高校博弈中寻求平衡,一碗水端平;

3、浙沪模式成功,可复制需优化:客观的讲,浙江与上海在综合评价招生的模式探索上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尤其浙江的三位一体招生),但该模式如直接复制到其他省份,可能会水土不服:比如浙江省特有的“技术”科目、浙江省的学考考试制度、浙江省目前相对做的较好的公平的考试环境与社会监督体系等等。因此,在“全国一盘棋”为基础的通盘考虑下,各省因地制宜的进行综合评价招生的政策微调,可能是我们将要迎接的一种变化。

 

-具体怎么变?-

具体怎么变,根据网传的讨论稿方案,部分条款可能如下所述(这个方案,大约是两个月前的一个讨论稿,后来就流传开来了,但教育部到目前并没有辟谣。所以这个方案还是有一些参考性的。不过这个只是讨论稿,具体肯定还会有修改,也许会面目全非,所以最终方案还是要看官方发布。)

1、传统模式全面取消。这指的是以往90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所开展的传统自主招生模式将全面取消。

2、开展强基、高培计划。2020年开展自主招生全新模式——“强基计划”、“高培计划”。“强基计划”即强化基础学科计划,“高培计划”即高等人才培养计划。另外,新模式下的自主招生,仅36所一流高校有资格申请,是原来90所学校的40%。

3、专业范围不再受限。新模式下的自主招生将开放高校本科招生的所有专业,其中重点面向以下几个领域方向:服务国家战略领域(芯片、软件、网络安全、先进制造、材料、能源),学校本身的优势专业,基础学科领域(数理化生),文史哲领域、数据软件统计领域。

4、招生人数不设计划上限。新模式下的自主招生实行一校一策,没有招生计划人数的限制。高校分省拟定自主招生计划,以招生计划人数的2-3倍组织面试,按高考分数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5、高考分数成为报名条件。这指的是新版自主招生,报名门槛增加到两个。高考分数达到分数线或物理、化学、生物、数学、计算机学科竞赛获奖都可以报名。

6、自主招生时间调整到高考后。高考出分后,高校公布自主招生结果。

7、高考成绩占录取权重比不低于80%。新的自主招生,采取高考成绩+高校测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并且高考成绩权重不低于80%。

 
 
2.哪些高校有资格?

高校覆盖面应该会扩大,但变革第一年会以稳为主。

 
网传细则中公布了36个学校的名单,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重庆大学、中山大学等,基本集中在传统985高校里。
由此可见,名单中所列高校均为双一流高校的A类高校,也是目前国内综合实力及部分专业学科实力较强的高校,其整体社会认可度、关注度也都较高。相信这些高校能够承担起“新自主招生/新综合评价招生”政策推动及落地这样的重担。具体名单如下:
 
 
3.门槛是什么?

高考成绩更重要,竞赛热度降低。

 

-高考成绩更加重要-

在讨论的这份疑似新招生方案,总体而言,2020年最大调整是,考生可通过高考成绩进入高校校考的选拔环节,并且实施高校的所有专业都开放自主招生,高考成绩权重增加。如此说来,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大家都更要去拼高考裸分了。
 

-竞赛作为辅助,但要求更高-

往年参加自主招生和三位一体,可能竞赛拿到省一等奖就够了。但是现在如果要求国一国二,全国一个学科的竞赛,能拿到国二以上的只有250-300人,就一个省的获奖人数而言,就更少了。对于竞赛成绩不上不下的同学来说,这样会比较纠结。政策这么调整确实也有助于防止学科竞赛过度功利化,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明确高考成绩和五大学科竞赛金银牌为资格线,也有助于保持公平性。

 

-学考成绩功效不明确-

按照传统浙江高水平院校三位一体招生的规则,学考成绩会占到最后综合总分的10%-20%不等。如最终全国各省采用的是一个模式,则很可能取消学考部分的分数构成;当然上文有提到,从保持特定地区政策的一贯性的角度考虑,针对浙江省考生,也有可能维持原有三位一体的分数构成模式。(当然,从目前消息来看,针对浙江省内省属院校的三位一体招生,明年政策是不会有大的调整的。)
 
 
4、高考成绩要求高了还是低了?

准高分考生机会更多。

 
如果按照该方案落地,意味着很多学生将要凭高考裸分进入高校或者凭借高考裸分获得“新综合评价招生”的机会,这对那些地域相对偏远的县一级重高来说,是个利好。原因:
一是因为这些学校的学生生源优势不大,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大多一般,自主招生要弄竞赛,这方面相对是弱项。
二是就浙江省内而言,近两年越来越呈现出来的趋势是:顶尖高分的考生越来越集中于省内的少数顶尖高中,其他高中考生考顶尖分数越来越难,以至于越来愈不容易被双一流A类高校录取。
而新方案落地后,大量的准高分考生多多少少还能获得一张进入这些顶尖大学的门票,这张门票的代价相比于以往会更低一些,并且保留了这样的机会,可以评价校考的20%左右的分数占比,来弥补高考裸分上的那一点点劣势。
因此,很难说新方案推出后,进这些知名高校所需要的高考分数更高了还是更低了,但至少有一点可以期待的是:更多的学生能享受到这样的机会,名校升学的通道会更加的顺畅。
 
 
5、校考考什么?

预测面试会保留,笔试因校而定。

 

大的政策方针没落地,具体高校的校考模式想必也没有这么快出台。我们不妨大胆的做个预测:
1、高校有非常大的自主权来拟定各自的校考考试规则;
2、绝大部分高校都会保留面试考核,部分高校、部分专业会因地制宜组织笔试考核;
3、面试算分比例会超过笔试或不低于笔试算分比例。
理由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论以前的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还是浙江的三位一体招生,具体的校考规则都是由高校自行制定的,甚至很多高校是由各二级学院来具体出台相应的考核规则及细则。正因为各高校与院系之间差异巨大,所以考核的自主权相信主管部门还是会遵循旧例下放到高校;
2、以往众多高校设立笔试考核的目的是因为报名人数众多,希望在初审材料筛选的基础上,通过笔试进行二次筛选。例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都是类似的思路。而可能的新政中,如已经通过高考成绩进行了筛选,相当于对报名人数已经做到了控制,那么后续笔试筛选的作用和意义就降低了,因此很多高校可能会直接取消笔试考核,直接面试;
3、当然,很多高校笔试考核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控制人数,而是觉得高考的文化课考核的考核方向与考察重点不能帮助自己学校或学院选拔出符合自身要求的学生,区分度不够,因此会自主进行笔试命题,从而选拔符合这个专业发展需要的考生,例如浙江大学2019年就是这样的思路。因此,这些院校的笔试考核大概率会保留,但考核重点会更进一步回归到学科,同时与大学专业的联系与匹配性会更强。
 
 
6.坐以待毙or主动出击?

专注1月份首考,时刻关注政策动向。

 

作为这届高三家长的家长,特别是成绩在一段线以上考生的家长,目前至少有两件事要重点关注:

1、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全力支持孩子做好明年1月份的高考首考备考工作;

2、时刻关注官方及相关机构的政策讯息,第一时间了解政策动向,为孩子升学规划出谋划策。


欢迎2020年考生及家长扫码咨询,了解三位一体面试更多内容
咨询微信:swytms
三位一体公众号:sanweiyiti_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