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大三位一体面试经验及真题分享:细节决定成败
发布时间:2019-07-20 14:26:14 阅读量:
前言
在得知今年自招形势异常严峻时,我在短暂的愤怒后将重心快速地转向了三位一体。今年浙师大汉语言师范的录取裸分最低是641,不得不说还是很庆幸当时的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因为面试分数高,我成为了幸运的三一录取者的第一名。浙师大是我唯一报考三位一体的学校,因其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全国排名相对靠前且师范的确是广大文科生保底的职业,我在考前做过认真的分析与准备。而出于浙师大三位一体是以一对多面试为主要考察项目的缘故,在初审方面我就大略提两点:(1)重视学考(2)尽量拿到特长生奖项(作文竞赛首推叶圣陶杯)。下面便是是针对今年题型分享的一些面试经验(按题型顺序)。
朗诵题
误区:“复读机”与“用力过猛”。
朗诵不可小觑,因其在第一道题,是印象分的关键。它尤其反映你对文字的感受力和口语表述。在拿到一段文字时,你需要用最快的速度浏览一遍,先确定文段表达的意思、感情基调,再确定停顿的位置。所谓的“复读机”指单单平淡地复述文段内容,没有应有的断句也没有朗诵的口吻与气息处理。拿今年的朗诵举例——“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出自鲁迅《故乡》)在这句话中,可以处理成前半句和“我的愿望”四个字语速稍快,音调略微提升,后四个字语速放慢,重点突出“罢了”这个语气词所蕴含的一种无奈和失落感。再者,一个非常好用的朗诵技巧,即用语气带出词语的意思。如“笑了”“害怕起来”这两处,可以声临其境地感受一下,用类似“笑”和“害怕”的语气将词语稍微润色一下,有助于听者更充分感受到语段作者的心理。而所谓的“用力过猛”指的不是用错了感情,而是“用的过度了”,感情泛滥让人觉得刺耳。朗诵虽说是一种表演,但也不能将主客体颠倒——文字始终是主体,演绎者需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文字,而不是过度突出演绎者的地位。最好的朗诵需在某种氛围下进行,这也是为什么朗诵表演者喜欢结合与文章节奏相吻合的配乐。于是,在没有配乐的浙师大考场上就需要你自行掌握节奏。切记:再激情的片段也要有略微舒缓的地方,再舒缓的片段也要有略微激情的地方,“越慢越好”不是通行证,确定好氛围,起承转合,在最大程度上理解文字。
练习方式:(1)在早读课上练习读语文课本中的现代散文,挑选一个片段精读(带有气息和节奏)(2)挑战快速朗读陌生片段,提升流利度与语言敏感度(3)多观赏朗诵类节目,推荐央视播音员或主持人的朗诵。
朗诵不可小觑,因其在第一道题,是印象分的关键。它尤其反映你对文字的感受力和口语表述。在拿到一段文字时,你需要用最快的速度浏览一遍,先确定文段表达的意思、感情基调,再确定停顿的位置。所谓的“复读机”指单单平淡地复述文段内容,没有应有的断句也没有朗诵的口吻与气息处理。拿今年的朗诵举例——“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出自鲁迅《故乡》)在这句话中,可以处理成前半句和“我的愿望”四个字语速稍快,音调略微提升,后四个字语速放慢,重点突出“罢了”这个语气词所蕴含的一种无奈和失落感。再者,一个非常好用的朗诵技巧,即用语气带出词语的意思。如“笑了”“害怕起来”这两处,可以声临其境地感受一下,用类似“笑”和“害怕”的语气将词语稍微润色一下,有助于听者更充分感受到语段作者的心理。而所谓的“用力过猛”指的不是用错了感情,而是“用的过度了”,感情泛滥让人觉得刺耳。朗诵虽说是一种表演,但也不能将主客体颠倒——文字始终是主体,演绎者需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文字,而不是过度突出演绎者的地位。最好的朗诵需在某种氛围下进行,这也是为什么朗诵表演者喜欢结合与文章节奏相吻合的配乐。于是,在没有配乐的浙师大考场上就需要你自行掌握节奏。切记:再激情的片段也要有略微舒缓的地方,再舒缓的片段也要有略微激情的地方,“越慢越好”不是通行证,确定好氛围,起承转合,在最大程度上理解文字。
练习方式:(1)在早读课上练习读语文课本中的现代散文,挑选一个片段精读(带有气息和节奏)(2)挑战快速朗读陌生片段,提升流利度与语言敏感度(3)多观赏朗诵类节目,推荐央视播音员或主持人的朗诵。
文言翻译
误区:停顿过长时间
这个环节考验的是基本的文言知识,因为大都是课内文言,准确性与流利度是第一要义。一般先是全篇翻译,再就其中某个词纠准确意思。今年上午场的考试安排的是《师说》中的课内要求背诵片段翻译,下午场是《报任安书》中的非背诵片段。这是没有侥幸心理的,不要想着猜题蒙题,因为在大学教授看来,课内翻译大同小异,并不会多虑其在高中课本中的热度。如若实在遗忘某个词的意思,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里省略跳过并佯装镇定,停顿过长不仅凸显你的错误,还浪费面试的宝贵12分钟。
练习方式:在选考之余抽取碎片化时间通读文言文,第一遍流利背诵课文,第二遍对照课本注释抠字眼自主翻译,第三遍按照参考书系统纠正翻译。最后反复复习。注:这是亲身实践过的最保险办法,若看到此文者时间充裕,从现在做起可打牢文言课内基础;若看到此文者时间有限,可同时进行第二与第三环节。该方法对提高语文亦有效。
即兴演讲之二选一
误区:脱离实际,假大空泛滥
在来浙师大面试之前,偶遇一位浙师大的大四汉语言专业学姐(她也是浙师大演讲队的队员),在她的热情帮助下,我学会了演讲的基本站姿(双手自然交叠于腹前,双脚成丁字步),也了解到演讲的注重点。即兴演讲考察的其实不是思想深度,而是逻辑思维与语言组织力。在短短的时间里,很难做到深入思考,也很难在短短三分钟内将深入的思想展示给评委,重点是言之有物。
今年上午场的题目是“师道”与“路”,若你与“师道”这个题目没有强烈的思维碰撞,不妨选后者。明确主题非常重要,这是维持逻辑清晰的支撑点,演讲易主题偏离者请记住演讲三部曲:(1)阐述你对这个题目的表面理解,引出主题(如当我想到路时,我的脑海中……)(2)就第一段进行延伸,将题目的内涵分层(其实,在生活中,这条路也是……)(3)总结,提出实践方式(因此,作为青少年,我们在对待路时……)总归,演讲其实是写小型的议论文,偏爱正能量与真善美;也如同朗诵,偏爱感情真挚饱满者。一定的引用能增加演讲的丰富度,如我就用了《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内容,来阐述梦想与道路的关系,但最忌讳的是搜寻各种各样高大上的哲理名言,如同议论文的材料堆砌,使自己的论据脱离论点,还可能无法自圆其说,既脱离实际还给人造成“疯狂炫耀”的假象。考官们听得会很仔细,我面试时的主考官在前两个环节都微笑以对,但在听演讲时会微微皱眉仿佛在分辨话语的逻辑与准确性。按照演讲练习的经验,引用最近看过的、或印象深刻的一本书中的内容,结合一下身边的例子,最多加一句或两句名言展开合理阐述,也就差不多了。
练习方式:(1)在他人辅助下随机抽取演讲题目,让大脑在一分钟至两分钟内飞速运转,想清提纲后立即做即兴演讲(2)课后搜寻有关“梦想”“勇气”“诚信”等大范围且热度极高的名著内容或名言,可以作为演讲素材转换并反复使用。(3)空闲时观看《我是演说家》,在家对镜练习
特长阐述或特长展示
误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今年的浙师大免去了自我介绍,其实是将自我介绍转移至第四个环节了,也就是特长阐述,我猜测目的是给文学特长生展示文学特长的机会。当然,有其他优秀特长者展示其他特长,没优秀特长者就阐述自己为什么适合汉语言专业的理由,总归不为难。最有可能卡壳的其实是在面试多余时间内老师对你提出的问题。上午场面试完后会统一安排教室休息直至上午场全部结束,坐在我旁边的宁波朋友被问到喜欢读什么书,她的回答是《诗经》,于是又被要求背诵《诗经》。然而现实是她对《诗经》的遗忘率过大,无法背出完整的一首。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现象很多,所以一定要充分思考你说的每一句话,不能随意作答,否则一下子卡壳会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
抢分点总结
浙师大是一对多面试,但主考官与主考官之间有很多不同。有些考官会引导你答题,有些则让你自由发挥(考官不说一句话),有的略显不耐烦,有的很和蔼,于是就需要你察言观色,让面试的流程顺着考官的心意走,或被动或主动地去答题,但以下几个抢分点确实是通用且有效的:
(1)全程保持合理的微笑与自然的身体语言,眼神尽量与每个考官接触
(2)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语速不宜过快
(3)自我介绍或特长展示谦逊且自信,不必刻意书面化,避免过分显露准备过的痕迹
(4)进门问好和离门鞠躬
“细节决定成败”,面试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仔细准备,这个准备不单是指临考前一个星期的面试培训,还指进入高中后便有意识无意识的自我训练。在回顾往年真题对比今年真题时,我发现师范类的面试题型改动不大,虽然即兴演讲是近两年新加的,考察点依旧是领导力,表达力,逻辑思维等。如若你十分想通过三位一体进入理想的学校,充分的准备不会让你后悔,因为面试的绝对高分一定可以挽救你的高考分数。每年的形势都在变化,但浙江既作为改革试验点,三位一体扩大化的趋势应当不会变化,所以请充满信心地努力。
欢迎2020年考生及家长扫码咨询,了解三位一体面试更多内容
咨询微信:swytms
三位一体公众号:sanweiyiti_org
咨询微信:swytms
三位一体公众号:sanweiyiti_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