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介绍及培养特色,附本科专业(类)简介
发布时间:2021-04-29 09:44:42 阅读量:
学院介绍
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致力于探索人类健康密码,破解生物医学重大、前沿科学问题,致力于推动工程技术创新,实现生物医学成果前瞻性、战略性发展,助益国民生命健康、引领健康产业进步。学院重点发展前沿生物材料及高端医疗器械、纳米医学及影像医学、生物医药及干细胞治疗等生物医学前沿领域,打造全新的在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生命健康产业领军人才。
学院支撑的“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和“临床医学”两个学科已跻身国际ESI全球排名前百分之一。学院结合“双一流”学科建设,启动若干汇聚型交叉研究中心,包括合成生物学、生命大数据、绿色生物制造等;积极拓展与广东省人民医院等附属医院、华大基因、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中粮集团等企事业单位的深度合作;以学校产业研究院等为依托,加强科技创业工作。
学院支撑的“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和“临床医学”两个学科已跻身国际ESI全球排名前百分之一。学院结合“双一流”学科建设,启动若干汇聚型交叉研究中心,包括合成生物学、生命大数据、绿色生物制造等;积极拓展与广东省人民医院等附属医院、华大基因、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中粮集团等企事业单位的深度合作;以学校产业研究院等为依托,加强科技创业工作。
学院致力于生物科学与工程的融合,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核心,并努力跻身国际ESI全球排名前千分之一。
本科专业: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制药
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授权点:生物学
二级学科博士和硕士授权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理学、医药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酵工程、生物化工
本科专业: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制药
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授权点:生物学
二级学科博士和硕士授权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理学、医药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酵工程、生物化工
培养特色
1. 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核心
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为学生的职业发展设计路线;强化本科生的科研培训,由三个层面组成,即普及型的“本科生创新项目”和“自主科研必修课(independent research)”和精英型的两个顶级国内外赛事(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和大学生挑战杯)。此外,学院开设有“生命科学与工程学生职业发展”讲座系列。
2. 学院逐步加大全英文教学与境外交流的机会
已与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建立暑期交流项目;与英国爱丁堡大学、伯明翰大学、布里斯托大学、美国罗格斯大学等建立本科“2+2”联合培养项目。
已与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建立暑期交流项目;与英国爱丁堡大学、伯明翰大学、布里斯托大学、美国罗格斯大学等建立本科“2+2”联合培养项目。
3. 以学科发展带动本科教学培养,充分发挥学校理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
适应国家对生物类人才的战略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生物科学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又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近三年就业率接近或达到98%;到国内外知名大学深造率逐年提高,2020届本科毕业生国内外深造率为55.8%。
适应国家对生物类人才的战略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生物科学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又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近三年就业率接近或达到98%;到国内外知名大学深造率逐年提高,2020届本科毕业生国内外深造率为55.8%。
专业(类)简介
生物技术强基计划班
以学校“百步梯创新学院”为实施载体,实施“3+1+X”(“X”硕士生为 2 年,博士生为 5 年)动态进出的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面向人类健康及生物产业,紧跟国家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跟踪生命科学研究前沿,坚持以培养学术精英与未来学科和行业领军人才为出发点和目标,坚持产学研协同培养、理工医深度交叉融合,形成了厚基础、强实践、重交叉的专业特色,硕博衔接阶段可在生物学一级学科及相关学科进行深造。毕业去向: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企事业等单位从事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教学、技术开发、企业管理等工作。
生物科学类(含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制药)
生物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
以国家战略性新兴生物产业、广东优势和特色生物产业的人才需求为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前沿生命科学理论、生物工程知识,重视学生的生物科学应用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适应未来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工程科学和管理技术人才。该专业需要较好的数学基础。毕业去向:生物工程类公司、生物制药类公司、生物类研究所、卫生防疫、商检、外贸单位,及食品、保健品以及美肤大健康等产业从事技术管理、工艺设计、新产品开发、新技术研究、生物检验、技术监控等工作,亦可在生物工程专业相关领域继续深造。
生物技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紧跟生命科学发展前沿,兼顾生命科学研究及相关产业的最新技术,要求学生掌握前沿生命科学理论与生物技术、注重培养科学思维和专业技能,拓展国际化视野。培养适应生物和医学前沿发展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毕业去向:生物学、医药、食品、发酵、农业等科研机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到各类生物技术公司或有关企业单位从事生物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企业管理等工作,亦可在生物技术专业领域继续深造。
生物制药
面向生物药物研发、生产和管理,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学、化学、药学基础理论及生物工程原理与技术等知识,熟悉药物分析、药事管理、药品营销等知识与技能。强调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适应未来医药产业发展的工程科学技术和管理人才。该专业需要较好的数学基础。毕业去向:有关制药企业、生物工程公司、保健食品公司、生物药物研究所和卫生防疫、商检、药品监督检验、医药管理等部门以及工程设计院等从事生物制药、生物制品及各种生物工程产品的研究开发、分析检验、工艺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等工作,亦可在生物制药专业领域继续深造。
生物工程(全英)创新班
2009年联合组建“基因组学创新班”,借助学校多学科优势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一流的科研队伍平台以及国际学术影响力,形成了“华工模式”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先后共有113人次以第一作者、并列第一作者或署名作者身份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93篇,其中53人次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或署名作者身份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及其子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40篇。
以学校“百步梯创新学院”为实施载体,实施“3+1+X”(“X”硕士生为 2 年,博士生为 5 年)动态进出的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面向人类健康及生物产业,紧跟国家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跟踪生命科学研究前沿,坚持以培养学术精英与未来学科和行业领军人才为出发点和目标,坚持产学研协同培养、理工医深度交叉融合,形成了厚基础、强实践、重交叉的专业特色,硕博衔接阶段可在生物学一级学科及相关学科进行深造。毕业去向: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企事业等单位从事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教学、技术开发、企业管理等工作。
生物科学类(含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制药)
生物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
以国家战略性新兴生物产业、广东优势和特色生物产业的人才需求为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前沿生命科学理论、生物工程知识,重视学生的生物科学应用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适应未来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工程科学和管理技术人才。该专业需要较好的数学基础。毕业去向:生物工程类公司、生物制药类公司、生物类研究所、卫生防疫、商检、外贸单位,及食品、保健品以及美肤大健康等产业从事技术管理、工艺设计、新产品开发、新技术研究、生物检验、技术监控等工作,亦可在生物工程专业相关领域继续深造。
生物技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紧跟生命科学发展前沿,兼顾生命科学研究及相关产业的最新技术,要求学生掌握前沿生命科学理论与生物技术、注重培养科学思维和专业技能,拓展国际化视野。培养适应生物和医学前沿发展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毕业去向:生物学、医药、食品、发酵、农业等科研机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到各类生物技术公司或有关企业单位从事生物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企业管理等工作,亦可在生物技术专业领域继续深造。
生物制药
面向生物药物研发、生产和管理,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学、化学、药学基础理论及生物工程原理与技术等知识,熟悉药物分析、药事管理、药品营销等知识与技能。强调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适应未来医药产业发展的工程科学技术和管理人才。该专业需要较好的数学基础。毕业去向:有关制药企业、生物工程公司、保健食品公司、生物药物研究所和卫生防疫、商检、药品监督检验、医药管理等部门以及工程设计院等从事生物制药、生物制品及各种生物工程产品的研究开发、分析检验、工艺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等工作,亦可在生物制药专业领域继续深造。
生物工程(全英)创新班
2009年联合组建“基因组学创新班”,借助学校多学科优势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一流的科研队伍平台以及国际学术影响力,形成了“华工模式”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先后共有113人次以第一作者、并列第一作者或署名作者身份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93篇,其中53人次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或署名作者身份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及其子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40篇。
从2018年起,新设“生物工程(全英)创新班”,以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的新工科专业“biological engineering”为模板,采取校内二次招生的形式,实行“1+3+X”的多层次培养体系,每年面向生物、医学、数学、物理、计算机、软件、化工及材料等学院招收大二的本科生(以学校二次选拔通知为准)。
本科生就业深造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工、医结合的特色,使毕业生就业有以下优势:
一是就业范围广,既能从事生物相关行业,又能从事医学相关行业。学院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6%以上,部分毕业生在华大基因、迈瑞生物医疗电子有限公司、联邦制药和云南白药等企业从事生物和医学领域相关的研究研发工作,2020年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及央企国企工作的学生占毕业学生总数的6%。
二是深造机会好,学院毕业本科生深造率每年稳步提升,从2015年29.6%,提高到2020年50.41%,2021年有望达到60%。预计2021届前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中科院下属研究院深造的学生占毕业深造学生总数的29%,出国(境)留学的学生占总数的12%,留在本校或前往其他985高校深造的学生占总数的53%。